【抗癌勇士】19歲女生患骨癌左腳截肢 升讀大專冀做醫院社工陪伴病童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8/02 10:58

最後更新: 2020/08/04 01:00

分享:

分享:

泳珊跨過癌症,現將升讀大專,希望成為社工,輔導患病兒童。

「即使是弱勢群體,也不代表不能貢獻社會。」現年19歲、應屆文憑試(DSE)考生鄭泳珊因罹患骨盆癌(pelvis cancer),2年前被逼切除左邊盆骨和左腳保命,一度休學治療。昔日,她認為截肢等同無法生存、無尊嚴,幾經掙扎才決定做手術;現在,她已康復並接納自身缺陷,與義肢共存。今年,她將升上大專,冀能成為社工,由受助者變成助人者,以過來人身分鼓勵患病留醫的兒童。

以前泳珊會覺得病患未輪到自己,患癌後,她明白到健康並非必然。(黃建輝攝)

昔日被開解 他日扶助同路人

希望將來以自身經歷告訴病童,我也捱得過,就是一個成功例子。我會在身邊支持他們。

關關難過,關關過。是病患,令泳珊變得堅強、成熟,並找到人生方向。

泳珊於今屆DSE考獲18分,自言不太滿意,不夠分數報讀大學社工系,但屬預料之內。一放榜,她就按照計劃,報讀社會科學副學士課程,並獲取錄,希望修畢後可銜接大學的社會工作學士課程。

「現在至少有一條路,而且是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走。」成為醫院的社工,是她目前最大的目標。路雖迂迴,競爭雖大,惟身邊有很多銜接成功的例子,令她更有信心和決心:

是抱著『一定要得』的心態。努力的話,就有希望。

住院期間,因有社工陪伴、開解、聊天、玩遊戲,令她不至太苦悶、太絕望,或變得偏執。這份切身的體會,讓泳珊立志成為扶助者——在病童身心煎熬的日子,陪伴身旁,適時輔導,扶他們一把,以走出艱困。

做截肢手術前,泳珊骨痛劇烈,要倚賴嗎啡止痛,一度藥物上癮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昔日絕望寫遺書 今天與義肢共存

患病住院的日子,泳珊花了很大力氣才撐過來。2017年暑假,她感到下半身刺痛,無法入睡、排大便,走路也一拐一拐的。開學不久,她因臉色蒼白、喘氣、頭暈被送醫院,結果發現左邊盆骨有癌細胞,確診患上骨盆癌,那時她17歲,剛升上中六。

當醫生表示,要保命就要截肢時,泳珊呆在當場。她認為,截肢後無法生存,直言「不如死了算」,甚是絕望,更曾寫遺書:

即使沒有死去,也好像沒甚麼尊嚴,而且能力有限,人生就此玩完。覺得兩條路也是死胡同。

眼見家人不辭勞苦照顧自己,她猛然醒悟過來,決定努力面對人生,接受治療及截肢手術。

不想認輸,因為我還年輕。不要一想就想到失敗。若結果不如我所願,至少我也曾垂死掙扎過,無憾了。

2018年,她正式截除左腳,並學習戴義肢走路。

泳珊坦言對義肢又愛又恨,因為會被箍著腰部,不能坐太久,每次只能坐1.5小時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全因爸爸一席話 考試前放下心頭大石

泳珊本為2018年DSE考生,因病一度休學,至2019年2月康復後開始備戰,成為今屆考生,不料全球爆發疫症。她每天花4至6小時溫習,但疫情期間最辛苦的是,不知會否延期、取消,感覺漫長,像打心理戰,以致有時會迷失;同時,也憂心自己會否感染新冠病毒,以致未能考試。

父母明瞭,在學業上不能為女兒分擔甚麼,只有在能力範圍內,予以最大支援——多煮營養豐富的食物,預備學習用具等。溫習後期,泳珊自知直升大學機會不大,感到忐忑。爸爸察覺後,對她說:

其實我們並不覺得能升讀大學,才代表你有價值。只有你願意讀書,目標清晰就行了,別給自己太大壓力。

泳珊頓感釋懷,因曾覺得DSE是唯一出路,也擔心無法升讀大學,會浪費父母的金錢。這句話,令她有堅持下去的力量。臨近開考,她心情緊張,無意慶祝生日,但父母堅持,因生日每年只有一次,並著女兒放鬆。

從患病到備戰公開試,爸爸、媽媽(左一)也不辭勞苦照顧泳珊,家人的支持成為她動力來源。(相片由受訪者提供)

身體缺陷不是藉口 弱勢也可貢獻社會

今年,泳珊將由高中生變為大專生。問及期盼,她說,希望好好讀書、適應新環境、結識新朋友、突破自我,主動接觸人。待疫情完結後,她最想見見朋友、與家人去旅行。

目前,泳珊身體狀況穩定,經常在家做運動,惟不方便長時間步行,因義肢較重,即使拄拐杖走路也感吃力。考試期間,她也需坐輪椅,由家人推往考場。可永久使用的義肢,或許要待明年才可換上。故此,她希望盡快適應現時的義肢,嘗試只靠一枝拐仗,也可輕鬆走路。

她也明白,不可事事要父母代勞,「不能以身體的缺陷作藉口,推卸責任」。別人的目光,她已不太害怕,認為傷殘人士同樣是有價值的人,更言:「身為弱勢群體,不代表不可以貢獻社會。」今天的泳珊,已變得愈來愈堅強。

泳珊對抗癌症的掙扎、詳細心路歷程,請看【上一頁】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記者:黃泳欣